作品描述:明·史密斯(Ming Smith)系列

01/02/2024 3 min
作品描述:明·史密斯(Ming Smith)系列

Listen "作品描述:明·史密斯(Ming Smith)系列"

Episode Synopsis

聆听这些作品的详解,进一步探索本展的“若隐若现”主题。

Transcript
Narrator: 三张印象派黑白照片出自明·史密斯丰富的《隐形人》系列,优雅地展示了她在自然光线下基于观察的摄影风格的独特之处。其中包括在弱光下拍摄、图像模糊、以慢速快门捕捉动态、手持相机抖动,以及允许胶片底片的边缘渗透到照片中。

在当今大家都有手机相机的时代,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自发事件往往会被不经思考地记录下来,或者可能是数码照片中的刻意摆拍。这些照片摄于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的哈林区。它们记录了她遇到的人和去过的地方,在数码摄影和即时拍照尚未到来的时代,这些照片具有浑然天成的质朴感觉。

由于这些图像拍摄于昏暗的夜间,或是成像模糊,其中的人物几乎无法辨认。这样一来,艺术家并非是在监视社区。而是捕捉到那里的活力,同时让当地人得到匿名保护。在一次采访中,她将自己的摄影比作爵士乐,因为她利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——相机、胶卷和所在之处的光线——来捕捉那一瞬间。系列作品的标题致敬拉尔夫·埃里森1952年出版的小说《隐形人》。

在1991年的作品《目光闪烁的小小棕色婴儿》中,一名黑人幼儿站在一个大型布制婴儿围栏中,围栏在人行道上,后面的店铺砖墙上画满涂鸦,周围垃圾遍地。孩子随意地倚在边缘,观察着世界。一个成年人从这个孩子身边走过,由于他走得太快,慢速快门无法清晰地捕捉到他,所以画面呈现出幽灵般的模糊。

1988年进行照片处理的《无由之歌》摄于漆黑的夜晚,画面摇摆不定,有如水下拍摄。这是由于长时间打开快门拍摄而记录下的相机抖动。摄影师的心跳和呼吸起伏使得照片没有三脚架能提供的稳定取景。场景是一个街角,干洗店上方有一间没有开灯的公寓,光线仅来自一盏路灯,以及干洗店旁边一扇明亮的窗户。路灯因晃动而被拉长,路上有几个行人,其中一人在长曝光的相机前走过,化成了三个人影。

1988年创作的《台阶》感觉平静而安详。两名黑人坐在公寓楼前的台阶上,双手放在腿上。他们被两个裸露的灯泡照亮;灯泡装在门牌号为107的楼门上方拱形装饰上。两个灯泡的光亮只能让人看出其中一个男人的白发、另一个男人头上的浅色贝雷帽、他们的手臂,和一点点的楼梯栏杆。建筑物和附近物体的朦胧轮廓仿佛喁喁私语,消失于黑夜的温柔怀抱中。